《教授》
- royaki
- Dec 16, 2021
- 3 min read
@ 16/09/2014

《教授》一劇已經入選我最喜愛舞台劇頭兩位,另一部作品則是《杜老誌》。而兩者的都有著很多共通點。
首先,兩劇的編劇都是同一人:莊梅岩小姐。不久前看了《一生一世》,在看了《教授》後,除了深深體會到莊梅岩小姐的深厚編劇功力外,也清楚明白到,一個好的編劇對於一部作品的成功絕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謝霆鋒曾經說過,只要有好的演員,就算其他的元素不怎麼也能產生好的結果。但抱歉,經過《一生一世》後,我真的不能苟同。因為,在此劇中,謝霆鋒和高圓圓其實都演得很不錯,但劇本和導演則真的很一般。劇情的發展不流暢,零碎而片斷,很多情節也不太合符情理。就拿在New York Love Sculpture下那一幕,我就不知為何高圓圓突然會回身擁抱謝霆鋒... ...
相反,無論在《杜老誌》和《教授》兩劇中,你都能清楚感受到劇的主線和起承結合。劇情發展非常流暢之餘也充滿幽默,每句對白都能看到背後是經過細心琢磨和總能緊扣主線發展,所以兩部劇出來的效果都真的非常好。也難怪《教授》能重演,《杜老誌》能吸引劉嘉玲,梁家輝和謝君豪這些影帝影后級的參與。一個作品的好壞,是環環相扣的,除了要有莊梅岩小姐的編劇成功,導演也要導得好,演員的演出也要到位才可。而《教授》中,潘燦良等的演出也真的叫人拍案叫絕。
還有要說的便是此劇帶給我的種種感受與反思。
教授:哲學是每個人都應該讀的一科。聽罷此話,我心中當下有種慚愧感。在入大學前,淺讀過李天命先生的哲學書和拜讀過投資大師Jim Rogers 《寫給女兒的十二封信》。其中一篇寫到,他希望女兒日後入大學一定要修讀哲學。受他們的影響,我曾告訴自己入讀大學後,也一定要選修此科,因為這是磨練自己思考的一個重要且寶貴的機會。但可惜,出於種種原因,我最終並沒有做到... ...實在慚愧... ...
還有,教授:無論你讀什麼科,做什麼職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成為什麼人。在如此渾沌的社會環境中,如何努力堅持自己的底線,這是一課。雖然行行都不同,但我個人認為,要看懂一個根本,就是縱使外在環境不同,但是有一樣相同的是:人。只要有人,那麼產生的化學作用大概都是大同小異。所以,大概都是來來去去那些辦公室政治,那些小人等等。但我們不能比他們牽著走,我們是我們,在適當的妥協下,盡量保持我。當然說是容易,做永遠都難,而我都努力當中。
當然還有教授的大自然理論。他說到,你種下一粒種子,然後比瀝青公路埋沒了,你永遠不會知道它何時會萌發冒出地面,但在適當的時候,它一定會冒出。相同的理論,Steve Jobs 也說過。當初他學習字體設計的時候,從來不知以後會有什麼用處,但在設計Mactonish的時候,當時的知識確實是大派用場,因此造就Mac機的色彩和字體設計都是非常獨特和美感,這也是為何設計師偏愛Mac機的原因之一,所以Steve Jobs 總結,很多事情當下你不會知有什麼效果,但在若干時間後,你便能巧妙地把它們串連在一起。所以,作為年輕人的我們,有時候做事不必太過計較是否給別人佔了便宜。
在香港此刻嚴峻的政治環境下,《教授》一劇,確實讓人聯想起了佔中等情景... ...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 《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
![]() | ![]() |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