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30/03/2018





我們這一代,踏入社會已經數年,部分也甚至已成家立室。在我們不斷長大的時候,父母親,也正慢慢地老去。人老去本是一個生命週期的必經階段,但父母親老去的階段撞上我們已長大成人的這個階段,彼此產生的摩擦,程度比青少年反叛期時的絕對可以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着這樣一個處境,應該究竟如何處理?作者岸見一郎,給出了他自身經歷的答案。 作者一生先後經歷母親早年突然患病,在四十九歲便離世,再到父親晚年患上認知障礙症,然後也相繼離去。無論是母親臥病在醫院,還是父親患病後的照料,作者都有參與其中。過程中,作者除了回憶起很多兒時與父母親的相處往事外,也反思了很多與雙親間一路成長過來的相處之道。在這邊,我簡單分享幾個比較觸動我的位置。

  • 母親是我的盟友:「那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作者上大學那年,選擇了哲學作為主科。原本一直對作者生涯規劃沒有意見的爸爸,在此也忍不住要反對作者。但最後母親卻說:「那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對的。」非常支持作者。而由於有母親這樣一個堅定的後盾,也讓作者往後都一直堅持地走下去。 看到這裡,不禁讓我回想起去年和媽子一次聊天。我問「媽子,其實你有無想過我讀唔到大學?」「讀唔到就讀唔到,無所謂,讀唔到米出黎做野」。「係wo,你好似真係由細到大都無逼過我讀書」「係啊,我真係無逼過你地讀」。一直以來,媽子基本都好放手比我們幾兄弟姐妹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所以一路以來,其實我都是做緊自己喜歡的事。記得中學有幾年,迷上拍片,所以經常去朋友家過夜剪片。對於一個中二三就經常要求去同學家過夜,媽子都好少反對。(當然試過有時搵我幾乎打曬比我同學最後仲搵埋我班主任,哈哈。)然後到大學選課,最後到職業規劃,雖然媽子偶爾都會表達她的意見,但最後都好尊重我自己的決定。所以,最後我無去到做警察,而是選擇了創業。在此,其實我的確要好好感謝她。也提醒自己,日後若為父親,也理應如此。 第二個思緒則是,既然父母親可以如此信任我們,放手我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創自己的天地,為何我不能調返轉信任他們,讓他們照自己的意願處理呢?這裡涉及一個現像,就是由於我們年輕,對世界當下的事情比較熟悉,又然後因為出生已數年,可能開始覺得自己好叻,因此教導返父母親,例如炒菜你唔應該咁咁咁,你應該咁咁咁,整理衣服你唔應該咁咁咁,你應該咁咁咁。有時候,摩擦,就是這樣產生。其實,如果一件事是無傷大雅的,我想,應該像他們信任我們一樣,支持他們自己的方式。但如果觀察到確實不是太好,例如安全問題,則應該嘗試慢慢解釋糾正他們。

  • 鼓起勇氣,接受父母最真實的模樣

作者的父親患病後,逐漸開始忘記事情,例如明明剛剛已吃過午飯,還是會問「我吃過飯了嗎?」 照顧這樣一個老人,我們可以想像當中的難度比照顧出生的BB高出一萬陪。但向他們發脾氣,斥責他們對事情其實是毫無幫助。所以作者選擇接受他父親當下最真實的模樣,也是接受父親真的患病的事實。(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接受了一件事的事實,其實不然,當中產生的行為結果係有分別的。) 人老了,體能會下降,反應會慢左,機器易壞左。作為兒女的我們有否真正直視這樣的轉變?我們其實要改變自己的期望心態,父母親不是永遠都是兒時認為的萬能俠,他們都會有老去,有需要被照顧的一天。一旦我們認清這樣的事實,產生的摩擦便會減少。​

  • ​人生不要拖延

想做的事情要趁能做的時候馬上做,絕不要拖延。 別以為父母親還有很多時間,扣去我們成家立室後照顧自己家庭的時間,扣去他們日後看醫生的時間,扣去他們不能自如行動的時間,所剩下的其實真的不多。趁他們還有氣力,還能走動,帶他們去一些他們想去的地方,帶他們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可以情侶間去旅行,我們可以朋友間旅行,為何不可以帶雙親去旅行?

「不管你願不願意,父母走向黃昏,需要你照顧的一天,遲早到來。 愛不會改變,但你準備好用另一種方式實踐了嗎? 忘記他曾經為你遮風擋雨的高大形象,放下一定要讓父母幸福的執念。 不再堅持所謂完美的照護。因為,照顧好自己的心,才能照顧好父母。」-岸見一郎

當中途電腦唔知發生咩事,然後內容無左一大段,個刻,你會想殺人 其實媽子都無逼我讀,點解我中學都仍然咁比心機讀? 哎呀,蠢左 咁比心機,都係讀到屎片咁 關於父母,還有很多想說,待續

 
 
 

Comments


因你,我們的婚禮而更美麗。
Because of you, our wedding is more beautifu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