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離去的砲火-烏克蘭的自由之戰
- Lotus Fok
- Mar 17, 2022
- 5 min read
Updated: Mar 22, 2022
這些愚蠢的俄羅斯彈片 我一輩子都揮之不去
但只要我的心還在跳動
我會繼續生活和愛
一個11歲的小男孩,背着一個背包,拿著一個塑膠袋,揣著一本護照,因為父母都要留在烏克蘭,小男孩被母親送上火車,然後一個人從烏克蘭跨過780公里越過邊界來到斯洛伐克。誰又會想到在現今的世代,歐洲還是會爆發大規模戰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將近一個月,雙方死傷無數,超過一百萬難民由烏克蘭逃往鄰國,而大部分的男性則選擇留下保家衛國,抗戰到底。突然間,農民變成了士兵,足球員變成了士兵,廚師變成了士兵,每一個人都抱着死而後已的精神去抵抗入侵者。這份堅決的精神,讓普京感到驚訝與失措之外,也震撼了全球整個自由民主的社會。但究竟為何獨裁者普京一定要入侵烏克蘭?俄羅斯與烏克蘭又有何恩怨?為何西方在戰爭的開端會顯得如此的畏首畏尾?我嘗試在這裡簡單釐清一下當中的脈絡。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前世今生

維京人在公元10世紀的時候來到東歐,占領了基輔,也就是現在的烏克蘭首都。由於當地人稱維京人為羅斯(划船的意思),所以建立的國家就被稱作基輔羅斯。基輔羅斯戰鬥力很強,大勢擴張成為東歐最強大的國家。而基輔羅斯為了加強與睦鄰友好關係和黑海邊的貿易,就與拜占庭帝國通婚,並且舉國信奉拜占庭的東正教。而拜占庭屬於斯拉夫人,基輔羅斯也因此慢慢變成了拉斯夫人,形式東斯拉夫人。基輔羅斯也被視為東斯拉夫民族文化的發祥地,是三個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現代民族國家—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之「民族祖先」。
好景不長,公元12世紀的時候,令歐洲人聞風喪膽的蒙古人大舉西征,征服了基輔羅斯建立了欽察汗國。14世紀的時候,基輔最東邊的波蘭和立陶宛一直在對抗蒙古人,最後波蘭和立陶宛占領了烏克蘭的西北部。此後,烏克蘭西部就跟隨波蘭和立陶宛信奉了天主教。而俄羅斯部分的蒙古國也被莫斯科公國推翻,並統一了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再和拜占庭通婚,繼而成立了沙皇俄羅斯帝國。
後來東烏克蘭領袖不斷起義反抗波蘭和立陶宛的壓迫,最後在1654年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協議》下被併入沙俄控制的版圖,誓效忠沙皇,以換取沙俄的「保護」。由於受到18世紀末在歐洲冒起的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思潮影響,烏克蘭的文人和知識分子開始進行烏克蘭語言與文化傳統復興的運動,也嚮往重建烏克蘭民族國家。這個現象刺激了統治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沙俄神經,因為他們擔心復興運動影響其帝國的統一,所以嚴重打壓烏克蘭語言與文化的運用,甚至禁止烏克蘭人學習及使用烏克蘭語。沙俄對烏克蘭文化的打壓,造成好些烏克蘭知識分子逃離到西部地區,這裡自此成為烏克蘭人反對俄國統治的重鎮。西部因曾經受波蘭和立陶宛影響信奉天主教,而東部以致沙俄都是信封東正教,而且被打壓的東烏克蘭人逃到西部,這或許就是為何直到現今,西烏克蘭都是親歐,而東部則是親俄。
2o世紀初,沙皇俄國在經過俄國兩次革命後被推翻,並且在十月革命後,蘇聯於1922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而俄羅斯共和國,白俄羅斯共和國,烏克蘭共和國(東部)還有高加索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都是蘇聯創始加盟國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350萬烏克蘭人(大多數為烏克蘭東部人民)跟俄國軍隊並肩作戰,而另外25萬烏克蘭人(主要為烏克蘭西部人民)則支援奧匈帝國軍隊的戰鬥,烏克蘭人在自己國家的戰場上因帝國之間的角力而自相殘殺。直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蘭敗於德國後,蘇聯出兵奪取西烏克蘭,自此西東烏克蘭再次合併,並且納入烏克蘭共和國,被蘇聯統治。

當史太林掌控蘇聯大權後,「烏克蘭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被蘇聯共產黨政府定為烏克蘭的首要問題,很多烏克蘭學者和文化人被清洗,大量烏克蘭報刊、出版物及學校轉換成俄語。而最泯滅人性的是1932年史太林政府強行推動農業集體化為烏克蘭帶來巨大的災難,導致烏克蘭糧食產量爆降,雪上加霜的是1933年春天烏克蘭境內大部分農地發生乾旱,種種原因最後導致烏克蘭發生可怕的大饑荒,奪走至少240萬至750萬烏克蘭人的性命,形同進行種族清洗。甚至當其時還發生人吃人的慘況,有超過2500人因為吃人而被定罪。時至2002年,烏克蘭政府立法把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六定爲「饑荒紀念日」,並在2006年起建大飢荒紀念館,以此提醒人們國家這段慘痛的歷史。烏克蘭這場大飢荒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這也解釋了為何烏克蘭人民對蘇聯政府恨之入骨。而在1954年蘇聯政府把克里米亞州轉讓給烏克蘭,從而形成了我們近代看到烏克蘭的國土版圖模樣。
自蘇聯1991年解體後烏克蘭隨即宣布獨立,但過去30年烏克蘭的經濟都一直處於掙扎當中,而且內部也出現親歐和親俄兩派力量。在2010年總統大選中讓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贏得選舉出任總統,有普京在背後撐腰的亞努科維奇在任期間極力打壓親歐派,包括把親俄領袖判監,而且在2013年拒絕跟歐盟簽署原先承諾的自貿協定,引致基輔民眾走上獨立廣場和平示威,事件最終演變成血腥衝突,93天抗爭,125人喪命,當中包括18名警員。這段歷史也就是我們在《Winter On Fire :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紀錄片所看到的內容。當年人民用生命去抗爭的勝利最終換來亞努科維奇被罷免總統職務,並逃離至俄羅斯,親歐派重新掌權。


2014年,在俄羅斯政府的策劃下,克里米亞半島獨立呼聲日益高漲,內部認為經濟可能受惠於俄羅斯援助,於是舉辦公投「脫烏入俄」。公投前,俄羅斯無識別的蒙面部隊,佔領了克里米亞最高議會,並奪下克里米亞全境的戰略重地,成立親俄政府,繼而舉辦公投,宣布克里米亞公投決定加入俄羅斯。這場荒誕的政治操作以及公投結果都不受烏克蘭,西方以及聯合國所承認。歐美也因此出台相應的制裁,自從歐美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急轉直下。這也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上半場。
綜括而言,普京與那些簡直自古以來某某都是我國不可分割得領土,這樣的論調在根本就站不住腳。
Comments